沂蒙红色文化培训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不忘初心 :回望井冈山 > 《不忘初心:回望井冈山》第一篇:道路 二、寻路上井冈 上

《不忘初心:回望井冈山》第一篇:道路 二、寻路上井冈 上

2019-08-08
08 2019-08

09:58


1965年5月,毛泽东主席回到井冈山。离开30多年重返故地,毛泽东兴致很高。一天,他兴致勃勃,离开宾馆,走到后面的小路,想登上山去。随行的工作人员见状忙劝阻说:“主席, 前面没有路了。”听到这话,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我就不信没有路的山。有山就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很多人知道这句话,但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之深,没有几个人能超过毛泽东。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就是当年毛泽东带着一群人在井冈山亲手开创出来的。

当年哪里有路?

蜿蜒的小路在莽莽苍苍的大山中曲折延伸。这是中国南部的罗霄山脉,山上树木参天,小路上灌木茂密,荆棘丛生。这是山民们天长日久走出来的路。

小路上走来一支队伍,他们的衣装并不统一,武器驳杂,神色疲惫。

这支队伍是秋收起义的部队。毛泽东穿着草鞋,脚被鞋绳磨破了皮,一拐一拐地走在队伍中。

比脚伤更令毛泽东担忧的,是部队的状况。

秋收起义时,部队总共有5000余人,几仗下来,部队减员严重,已不足1000人,总指挥也牺牲了。在文家市宣布放弃攻打长沙,起义军向南转移后,一路上充满险情:后面,湖南的国民党当局派兵追剿;前方,江西国民党当局也派兵堵击。敌人通令各军:“如获毛逆者,赏洋5000元。”在这种情况下,部队且战且退,伤病员增多,一路减员;长途行军跋涉,一些人掉队,一些人当了逃兵,一些人因伤病而死;还有些军官把旧军队的习气带进来,对士兵看不顺眼就打骂;更为严重的是,逃跑已成为部队中公开谈论的话题。

不能这样上井冈山。我们打出的是工农革命军旗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应该是一支与旧军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军队。一路上,毛泽东都在思考着如何解决部队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就这样,部队来到了永新县一个叫三湾的小村庄。

三湾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被大山包围着。敌人已经被甩掉。这里地处偏远,人口不多,没有反动武装,部队决定在此休整5天。这是自秋收起义转战20天后,部队第一次得到休整。这天是1927年9月29日。

当天晚上,毛泽东在三湾村的一家叫“协盛和”的杂货铺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部队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改编的主要内容是:一、把现有的不足1000人的部队缩编为一个团,番号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长为陈浩,取消了对起义和革命悲观失望的余洒度的军队指挥权;下辖1、3两个营,另有特务连、军官队、卫生队、辎重队各一个,共有枪 700多支。二、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样,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说话的自由。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 士兵委员会有很大的权力,参加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监督官长。三、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级部队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班排设党小组,支部建在连队上,营、团建立党委; 连以上设党代表,由同级的党组织书记担任。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赖毅回忆:“在三湾,毛主席在干部中公幵讲了,没有信心的可以走,给5元路费。一些动摇分子走了,像我们这些‘暴徒’就不能回去,回去是要杀头的。后来,余洒度逃跑了,三团的团长苏先骏也逃跑了。”

但大多数人留下来了,成为这支部队的骨干力量,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上,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这些在旧军队都是闻所未闻的,而且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是没有过的。

三湾改编的重要意义是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

毛泽东的建军思想,第一次在这里得以展现。

永新三湾,这个在地图上基本查不到的弹丸小村,就这样被载入了史册。

10月3日,毛泽东率领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精神抖擞地向井冈山进发。

井冈山是个大概念,其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2000年并人井冈山市)、遂川、永新四县之交, 总面积大约有4000平方公里。山上的茨坪,为群山包围之中的一块洼地,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井冈山市这一县级政权所在地。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只有几条羊肠小道通往山内,加上远离中心城市,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是建设根据地的理想地方。

虽说这里的有利条件很多,但真要在这里图谋发展,一点都没有底。井冈山有袁文才、王佐的两支绿林武装,他们各自拥有一百五六十人、六十来支枪。袁文才部驻扎在井冈山下的宁冈县茅坪,王佐部驻扎在井冈山上的茨坪,两部互为犄角配合呼应。这是他们经营多年的地盘,他们对这支外来的工农革命军到底会不会接纳?是否允许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发展?

这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据参加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的开国上将张宗逊回忆:“我带了一个排,由(遂川)大汾送毛委员上井冈山,走了一天后,朱持柳来接毛委员。我们是由荆竹山、双马石这条路上山的。朱持柳是个绿林好汉,会抽大烟。王佐派他到荆竹山接毛委员上山。这个人专门给王佐做侦察工作的,以后到31团当侦察队的队长,因为他是本地人,情况熟。我们到荆竹山时,没有房子,我们所看到的那一栋独立的房子,只有一个床铺,而且没有主人,老百姓都不知道到哪儿去了。我们在那个房子里住了一晚。毛委员与朱持柳同睡一床,我们一个排二十几个人,睡在毛委员周围的地下。毛委员向朱持柳做调查,问他哪个地方到哪个地方有多少路、有多少地主武装,拿山、堆子前、黄坳等地出产什么、人口多少、地形如何,遂川萧家璧、李进连的反动武装有多少人、多少枪等。”

袁文才、王佐早年投身绿林,但在大革命时期受到过革命思潮的影响。1926年,袁文才担任宁冈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王佐同袁文才是把兄弟,他的所部叫遂川县农民自卫军。1927年7月,他们会同永新、永福、莲花的暴动队伍攻克永新县城,组成赣西农民自卫军,由王兴亚任总指挥,贺敏学(贺子珍哥哥)、王佐、袁文才任副总指挥。

这都是他们的实力。

在还没有正式和袁、王接触之前,工农革命军在宁冈县古城开了两天的前委扩大会,袁文才派代表参加,表示可以接济一些给养给工农革命军,请革命军另找高山。态度表明了:可以是朋友,但不接纳你进山占地盘。

面对这种态度,革命军中有人提出解除他们的武装,把他们解决掉,他们那几十支枪,一包围缴械就完事了。也是,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700 : 150,工农革命军大有胜算。

但毛泽东不同意这个大有胜算的方略。

毛泽东批评持这种方法的同志说:你们太狭隘了,度量太小了。我们不能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政策,三山五岳的朋友还多着呢!历史上有哪个能把三山五岳的土匪消灭掉?三山五岳的朋友联合起来就是大队伍。

毛泽东耐心地说服大家:不能只看到几十个人、几十杆枪的问题,这是个政策问题。对他们只能用文,不能动武。要积极地争取改造他们,使他们变成跟我们一道走的真正的革命武装。

用武力占山为王相对来说简单。武力解决之后呢?其他的地方武装怎么看这支革命军?还有,同这些绿林地方武装有着密切关系的当地群众怎么看这支外来的军队?

工农革命军要在这里站稳脚跟,要发展壮大,只能团结、改造这两支地方武装。

毛泽东的眼光看得很遥远,中国的革命并不在这一时、一山。

毛泽东决定自己先去会一会袁文才。

10月6日,毛泽东只带着7个随员,骑5匹马,到宁冈县东源大仓村去会袁文才。

袁文才对革命军首领的前来有点害怕,怕毛泽东带部队来缴他的枪。他预先在会面的祠堂埋伏下20多人、20多条枪。但看到毛泽东只带着几个人来,也就放心了,埋伏的人始终没用上。

毛泽东首先肯定了袁文才这支武装的革命性,说明了工农革命军来此地的目的和目前的困难,明确告诉袁文才,革命军来这里,不是来占他的地盘,不缴他的枪,也不编他的部队,并宣布送100条枪给袁文才。

毛泽东的举动很出乎袁文才的意料,他被毛泽东感动了。他安排下属杀鸡宰猪款待毛泽东一行,当即表示,要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随即赠送革命军600银元,并同意革命军在茅坪建立后方医院和留守处,还答应上井冈山做王佐的工作。

感动归感动,袁文才心里还是怕革命军到这里来抢他的地盘。 所以他又说:“你们既然来了,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伤员和部队的粮草我管,但钱宁冈有限,还需要到酃县、茶陵、遂川一带去打土豪。”话说得客气,但话里也表明了不希望革命军在此驻扎的推脱意思。

但不管怎么说,井冈山的大门没有关上,事情还有转机。

于是,革命军决定,把伤员和留守部门安顿在茅坪,请袁文才代管;主力在井冈山周边打游击,筹点款。不久,袁文才感到革命军真的不是来和他抢地盘的,就提出要求,请革命军派党员和军事干部帮他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对于这一个和革命军友好合作的要求,革命军欣然答应,很快派出了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等干部到袁文才部。

对于工农革命军的到来,井冈山周边的地主反动武装是害怕和抵拒的,尤其是当革命军进入到他们的势力范围内,这些反动武装的表现就是武装抗击。

毛泽东率领革命军团部、第3营和第1营的一个连于10月22日到达井冈山下的遂川县。在大汾镇,一天清晨,部队遭受遂川地主武装靖卫团三四百人的突袭。革命军仓促应战,但因人地生疏,部队被打散,第3营同团部失去联系。毛泽东率领团部和特务连撤退,一直退到了井冈山的黄坳,清点一下人数发现只剩40多人了。

部队受到重挫,大家神情沮丧,散坐在地上。毛泽东见此状站起身来,身子挺直,精神抖擞地大声说:“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个,请曾连长喊口令!”

关键时刻,领导者的果敢行为胜过千言万语。战士们重新站起来了。毛泽东带着大家继续向井冈山转移。途中,第1营第1 连赶上来了。

井冈山上的王佐闻讯,派人接毛泽东这支部队上山。10月23日,部队到达井冈山下的遂川荆竹山村。在这里,毛泽东遇见了王佐部队的“探水队”(即侦察队)队长朱持柳。当晚,毛泽东与朱持柳几乎彻夜长谈。毛泽东向朱持柳详细解说了革命军来到井冈山的目的,也仔细询问了王佐和山上的情况。听了毛泽东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后,朱持柳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人急赴井冈山上的大井,向王佐报信。

就要上山了,毛泽东联想到工农革命军初到荆竹山村时,由于长期的长途跋涉,战士们饥渴难忍,跑到老百姓的田里挖红薯吃。我们是一支新型的工农革命军,不是军阀土匪,这样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哪怕再小,也是不允许再发生了。

部队出发前,毛泽东登上荆竹山村边一块当地称为雷打石的大石上,向部队介绍了王佐和井冈山上的基本情况,然后对大家说:我们现在就要上井冈山了。不过我们如果像有的同志那样, 到这块地里掰一个玉米,到那块地上挖一个红薯,那恐怕山上的王佐就不会欢迎我们!这话一说出来,把大家都逗笑了,行军中挖了红薯的那几位战士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着毛泽东又郑重地说,为了使那里的军队和老表们都能够相信我们,现在我宣布三条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在雷打石上宣布纪律似乎是一种昭示:革命军的纪律是雷打不动的。


上一篇:《不忘初心:回望井冈山》第一篇:道路 一、霹雳一声暴动 下

下一篇:《不忘初心:回望井冈山》第一篇:道路 二、寻路上井冈 下

cache
Processed in 0.00921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