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文化培训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 > 大陇圩场的开辟-边界进入全盛时期

大陇圩场的开辟-边界进入全盛时期

2018-08-02
02 2018-08

10:21

    红四军一系列军事斗争的胜利,使湘赣两省敌人极为惊恐。他们在继续策划新的“会剿”计划的同时,又从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了严密的封锁,企图将红军困死在井冈山区。一时赤白边界的贸易被隔断,各县农民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竹木等运不出去,日常生活所需的工业品、日用品运不进来,布、药材、火柴、煤油等十分紧张,食盐更成为根据地的奇缺。


    面对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和特委的同志都甚为焦虑。这时,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和袁文才等向毛泽东建议:在靠近酃县边界的大陇开办一个圩场,以此沟通赤白区的贸易,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毛泽东等十分赞同这一主张,当即指示宁冈县委筹备实施。1928年5月,宁冈县党组织在茅坪攀龙书院召开了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大陇建立红色圩场的决定,后又指定朱述庵、陈次谋、刘克勋、赵谐克、吴光远5人组成筹备委员会,负责大陇圩场的筹建工作。


    5月下旬,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成立,袁文才任政府主席。毛泽东“对搞经济工作的同志明确指示:井冈山山区不仅出产大米,还有大批木材、竹子、茶油和工业用的桐油等土产,你们要设法将这些东西偷运到赤白交界的地区去,和白区的小商贩以及那里的人民群众换回我们需要的物资,并指示地方政府组织工作队到人民群众中去广为宣传,说红军要在大陇开办红色圩场,进行苏区和白区的物资交流。边界周围各县的商人和老百姓听说红军要在黄洋界山下的大陇镇开设红色圩场,都很高兴,很拥护。”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1928年7月15日(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大陇红色圩场正式开圩。按农村惯例,每逢农历二、五、八为圩日。因为有广泛的宣传,开圩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圩场。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有来自宁冈本县各地的农民。有红军采买人员,也有来自遂川、酃县、茶陵边界的小商小贩。圩场上,土特产、中草药、油类、家禽野味等应有尽有,还有外地运进来的布匹、食盐、药材等。为了防止坏人破坏圩场的正常贸易,袁文才还派出部分赤卫队员、暴动队员和地方干部维持秩序。整个圩场热闹非凡,买卖公平,呈现—派兴隆景象。


    “大陇红色圩场开辟后,白区的商贩和人民群众一致反映:‘我们来到红色大陇圩场做生意,感到什么都比白区新鲜,心情格外舒畅,红区和白区真是两重天!我们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到根据地来做生意,支援根据地人民的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人民群众说:‘毛委员真英明……’大陇圩场开得好,不仅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渡过了难关,而且促进了根据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大陇圩场同草林圩场比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政府管理圩场,领导圩场。大陇红色圩场开圩以后,直接由大陇区工农兵政府管理,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圩场的贸易活动,处理圩场上出现的问题。区政府还派出赤卫队员在圩场巡逻,保护圩场正常贸易。二、公营经济参加圩场的贸易活动。大陇区工农兵政府在圩场办了一个商店,商店里货物很多,价格公道,凡是使用根据地自己铸造的银元在这个商店里买东西,优先供应,并给予适当的优待。”“访问苏兰春记录”,内部采访资料。


    大陇红色圩场开辟后,一直坚持到1929年1月红四军下山,最后才被敌人破坏。解放后,当地人民又重新恢复,并沿用当年的圩日,至今兴隆不衰。


上一篇:红军军械处的创办-边界进入全盛时期

下一篇:安源工人上井冈山-边界进入全盛时期

cache
Processed in 0.00954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