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文化培训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太行精神 > 八路军与太行精神

八路军与太行精神

2021-04-16
16 2021-04

16:35

  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浴血奋战在巍魏太行山上,用生命、鲜血和钢铁般的斗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同侵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极其艰难、复杂、曲折、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文武英才,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太行精神。

  一、八路军的建置及发展壮大

  千里太行贯神州,苍海碧波一巨龙。人们常用此来形容太行山战略地位的重要。早在1937年9月,毛主席高瞻远瞩,精心运筹,指示八路军和华北党组织首先在山西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以五台山、恒山、吕梁山、太行山为依托,创建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敌后根据地,依托这4个战略支点,伸展四臂,向外扩大,囊括华北地区,连接西北地区,策应中原地区,使山西成为我党我军在华北乃至全国实行持久抗战的战略支撑点。按照这一战略决策,八路军115、120、129三个师挺进山西,扎根于太行山,相继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前者是华北敌后第一个根据地,后者是敌后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则先后转战晋东北、晋西南、晋东南30多个县、60余个村镇、行程4000余里,五台县南茹村、潞城县北村、武乡县砖壁、王家峪,辽县(左权)武军寺和麻田镇依次成为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驻扎地,成为华北抗战的“神经中枢”。

  八路军的前身是红军。1937年2月中旬至9月下旬,国共两党为共同抗日,先后进行了6次谈判,5次交锋,最终于8月达成改编红军主力的协议。8月2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公布红军改编命令,将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设总指挥部,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改编令,宣布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八路军下辖第115、120、129三个师及总部直属队,全军编制4.5万人。第115师15500人,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及陕南红军第74师等部编成,下辖第343旅、344旅、独立团和3个直属营。第120师14000人,由原红二方面军第27军、第28军和陕北红军独立第1师、第2师及赤水警卫营和前总直属队一部等编成,下辖第358旅、第359旅、教导团和5个直属营。第129师13000人,由原红四方面军第29军、第30军和陕甘宁第1、第2、第3、第4团及第15军团骑兵团等部编成,下辖第385旅、386旅、教导团和5个直属营。九月十一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照抗战的战斗序列,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以八路军总指挥部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彭德怀分任总司令、副总司令。但人们习惯还是叫八路军。

  到1945年抗战胜利,抗日根据地已由晋察冀、晋冀豫、晋绥边区3个发展到19块,抗日军民对敌作战10万余次,歼灭日军43万,伪军90余万,整个解放区人口达1亿多。八路军由出征抗战伊始的4万余人发展到102万之多,成为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

  二、八路军与太行精神

  以巍巍太行为依托的晋冀鲁豫边区是华北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创建倾注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心血。凝聚了八路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百折不饶、浴血奋战、不怕困难、团结御侮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因此,太行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集中展现。在八年抗战中,抗日军民战胜困难的气概惊天动地、奋斗业绩彪炳千秋,他们用无数生命和鲜血浇铸的太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一)太行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当中华民族又一次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时,是共产党、八路军发动、组织、武装民众奋起抗击,救亡图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和阴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在芦沟桥事变发生、华北沦陷、民族危难、国民党节节溃退的紧急关头,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身而出,毅然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在太行山上点燃了抗日烽火,建立起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并很快通过发动、组织、武装人民群众,将根据地扩展到河北、山东,使华北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正是共产党唤醒了民众,引导他们拿起大刀、长矛、锄头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保家卫国,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

  (二)太行精神是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形成的军民一家、鱼水依存、并肩作战、百折不挠、艰苦朴素的团结精神。太行根据地的创建,八路军是其中的钢骨,当地人民群众是浇铸钢骨的水泥。共产党、八路军之所以能在四面受敌、前狼后虎、围攻扫荡不断的恶劣环境下生存发展为敌后不可抗拒的力量,最关键的是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共产党善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了民族生存,不当亡国奴,老年人、青壮年、妇女、儿童都组织起来,成立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在根据地,共产党实行了解放妇女、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等符合实际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把农民引向进步和幸福,这是以往历史上没有的,因而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八路军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根据地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1939年至1943年,日军两次9路围攻,数次侵入太行山腹地,实施了残暴的“三光”政策,野蛮的铁壁合围、蚕食、清乡手段,虽然许多村庄被毁,军民被害,粮食被抢,但太行军民没有被天灾人祸吓倒,根据地军民没有粮食自己种,没有衣物自己织,没有蔬菜自己种。从八路军的朱总司令到普通士兵都和老百姓一道投入生产,军民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终于战胜了敌人。太行山每一个山头,都使日军望而生畏;根据地每一块地方,都留下军民团结斗敌、鱼水深情、艰苦奋斗的事迹。

  (三)太行精神是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民本精神,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克服一切困难、无私奉献的爱民精神。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不仅以英勇善战著名,更以爱民言行被老百姓称道;八路军走到那里,就把铁的纪律带到那里,也把好事做到那里。八路军在行军打仗时往往露宿,不打扰当地群众。平时住在老百姓家,总是帮助群众挑水、扫地、种田。偶尔碰坏个碗,走时就悄悄地把钱放在碗底或压在炕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执行的一丝不苟。在根据地,军民更是一家亲。八路军给灾民发贷款,给病人看病,给妇女接产。太行根据地为减轻群众负担,大力发展集市贸易,鼓励发展小商品经济,实行统一累进税、整理村财政、反贪污浪费等,把人民利益真正放在了第一位。

  总之,太行精神是在抗战时期形成的以爱国御敌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但是最本质的是为国家独立,求民族解放,谋人类幸福敢于赴汤蹈火,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团结民众歼日寇、肃内奸,斗顽军,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卓绝、无私奉献。他们的英雄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民众,为民族解放建立了不朽业绩。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太行精神的核心内涵

cache
Processed in 0.00737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