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文化培训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井冈山精神 > 《井冈山精神》总序

《井冈山精神》总序

2019-08-13
13 2019-08

16:01

总序

王柄林

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光辉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同时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革命精神,对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整合高校优势资源,建设革命精神研究教育宣传的阵地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智库,2013年7月,教育部与中央党史研究室合作共建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下简称“研究中心”)。经过评审,在复旦大学、嘉兴学校、湘潭大学、井山大学、赣南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校、延安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八所高校设立首批研究基地,纳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共同组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的研究联盟。

“研究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基地年度重大项目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引导各研究基地发挥地域优势和研究特色,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开展中共党史、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相关问题研究,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年度重大历史节点,每年组织一次高校党史教育论坛,汇聚高校党史研究教育工作者,围绕党史重大历史事件、党史学科建设、红色文化育人等开展研讨交流;推动加强高校智库建设,组织各研究基地撰写咨询报告,形成了《治国理政》等有较大影响的系列咨询报告,为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2013 年7月至2015年1月,“研究中心”组织八个高校研究基地围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开展研究,编写出版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读本(新民主主义篇)》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读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篇)》,对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进行了专题研究。

为进一步加强中共党史、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教育、宣传和普及,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更好地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 “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下简称 “系列读本”)的编写出版工作。“系列读本”着重研究和解决三方面问题。

第一,准确阐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指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觉悟、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造就各种崇高革命精神的文明史。认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至少要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是从精神主体上把握好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既体现在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党员身上,同时也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身上。人民是革命实践的主体,必然也是革命精神的主体。

二是从时间范畴上把握好革命与建设、改革的关系。无论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还是从中国革命实践来看,都可以明确“革命” 是对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等多个阶段的90多年历史实践的总体概括。建设和改革都是革命的延续,是宏观意义“革命”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建设还是在改革过程中涌现的精神,都可以称之为“革命精神”。

三是从宏观上把握好革命精神整体与具体精神形态个体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各个具体的革命精神形态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一个整体,它由若干具体的革命精神形态组成。每个革命精神形态又自成体系,有自身产生的历史条件、时空背景,有明确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尊重各个具体的革命精神形态之间的差异,发挥不同革命精神形态在不同时期面向不同群体的激励作用,又要加强整体研究,使多姿多彩的各个精神形态共同构成革命精神的壮丽画卷,丰富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

第二,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条件。

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它必然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精神与文化,并吸收和借鉴时代精神的精华,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孕育形成。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根本上来源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革命实践孕育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属于识范畴,属于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其最根本、最原始的来源,只能是革命实践。没有真实具体的革命实践,就不可能形成内涵丰富和形象生动的革命精神。革命实践是革命精神发展的动力。 革命精神的产生、发展离不开革命实践提供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时空条件。革命精神推动革命实践发展。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来源于革命实践,其长期存在的根本价值也在于能够促进革命实践的发展。

革命实践与革命精神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开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时要高度重视史实研究,尤其要重视开展党领导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研究,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史料,准确判断历史形势和把握历史脉络,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讲出历史的所以然,这样才能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厚重感。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伴随革命实践一路走来的革命精神,从孕育、形成到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蕴含的核心要素都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

革命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 “坚定的理想信念”,就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信仰的确立来自于理论的认知。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并树立了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无论是哪个时期,无论侧重哪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都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精神思想层面的生动体现。只有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把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灵魂。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升华。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 继承和弘杨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 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观念,继承和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就爱国主义而言,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许多忧国忧民、鞠躬尽痒的仁人志士和抗击外敌、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到了近代中国,在内忧外患的危难境地,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捍卫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反对封建统治者和买办官僚资本,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谱写了爱国主义新篇章。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领导者,也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杨者、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吸收和借鉴了世界文明优秀成果。革命实践要成功,必须具备世界眼光。毛泽东很早就开始接触西方“新知识”。1910年,17岁的毛泽东从一本世界英杰传里,读到拿破仑、叶卡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华盛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等人的事迹后,对同学萧植蕃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很多革命家选择走出国门,前往异国他乡,直接感受和学习国外积极思想文化成果。在国外学习和吸收的新思想、新理论,所见所闻的文明成果,对早期革命家确立信仰、选择道路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使他们能用宽广的眼界和胸襟观察和把握世界发展局势,对中国革命实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为我所用。1956年,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之初,毛泽东就提出“向外国学习”,并要求“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邓小平也强调,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用新的思想和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可以说,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融合了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

第三,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时代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于推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期,这些革命精神将继续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伴随着党的建设一路走来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成为先进的代名词,同时也成为忠于理想、勇于牺牲等革命精神的代名词。党创造和孕育了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又将在新时代下丰富和滋养党的建设。革命精神的弘扬与继承,将对党员产生重要的感召、引领、示范、激励作用,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营造文化氛围,提供精神支撑。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坚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能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营养,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具有震撼人心塑造灵魂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所蕴含的精神要素,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当下,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引导和精神鼓舞作用。同时,这些精神要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相通性,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用这种精神来搞经济,就会有干劲、有士气;用这种精神来教育干部,有利于避免挥霍奢靡之风;用这种精神来教育青年,能养成勤俭节约、奋发向上的好习惯。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优秀教材。革命精神内涵丰富,既有忠于理想、勇于牺牲的理想信念,有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服务意识,也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 还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秀品质。革命精神栽体多样,在博物馆、历史纪念馆中既有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也有活泼生动的历史细节,还有激进悲壮的革命情怀。用这些革命精神资源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游、寓学于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或参观游览中,不知不觉、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系列读本”力图呈现以下特点:

坚持学术性。坚持将革命精神作为一个专门的科学问题,全面、立体、深入、规范地开展研究。注重强化学理支撑,深入挖掘与革命精神相关的事件、人物,坚持论从史出,注重史料的真实与全面,注重论述的客观与严谨,注重表述的规范和准确。

突出时代性。把革命精神放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中,深刻揭示革命精神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培育和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发挥的借鉴、鼓舞和激励作用,全面阐释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注重可读性。采用通俗化的语言,把讲故事与讲道理结合起来, 有案例、有分析,说理透彻、深入浅出。形式活泼新颖、图文并茂,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努力做到学术的严谨性、史实的准确性、表达的通俗性三者的有机统一。

编写“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是“研究中心”开展中共党史、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教育宣传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一份献礼,希望能够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也希望有更多专家学者加入进来,共同推动革命精神研究教育宣传事业迈向更高台阶。


上一篇:井冈山精神如何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下一篇:《井冈山精神》第一章 孕育井冈山精神的伟大革命 一、向井冈山进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cache
Processed in 0.00964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