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6
在毛泽东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有两次寻找中国革命落脚点的经历。
第一次是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寻路上了井冈山。
第二次是1935年红军长征路上,重新回到红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岗位的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寻路到陕北。
两次都有不少相识之处:都是在危急时刻;都是在抵制并纠正共产国际和党内错误路线指挥后;都是在一种偶然情况下获得新信息,果断决策。
实践证明,这两次决策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当年,毛泽东带领人数不满一千的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时,对那里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对革命军能在井冈山待多久、能打出多大的局面也没有底。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后来会合了朱德的南昌起义军、彭德怀的红5军,在井冈山坚持了两年多的斗争,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逐渐将根据地不断扩大:
先是6个县,后来扩大到赣南闽西的60个县。在此影响下,全国陆续创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呼啦啦成燎原之势。
井冈山斗争时期,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多时间,但内容却很丰富,创造了若干个第一: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一支人民军队;
第一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第一部土地法;
第一次土地革命;
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还有第一个被服厂、第一个军械厂、第一个造币厂……
这若干个第一,是在一种白色恐怖、军阀割据环境下创造的,其间的艰苦卓绝、艰难困苦,常人难以想象。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靠的是一种精神力量支撑。
时间流逝了,精神永存。
精神没有形状,但确实存在;
精神看不到,却能感受;
精神不是物质,却能传承;
精神经过时间的沉淀,成为文化。
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创建的一种文化。由于这一文化的鲜明特色,其被称为红色文化。
中央苏区时期,形成了苏区精神。这其中,有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基因;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形成了长征精神。这其中,有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基因;
延安时期,形成了延安精神。这其中,有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基因;
抗战时期,形成了抗战精神。这其中,有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基因;
西柏坡时期,形成了西柏坡精神。这其中,有井冈山红色的文化基因。
新中国成立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中国女排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都能看到红色文化基因的闪耀。
一种新的文化样式的产生和形成,除了创建人的集体人格行为外,还与创建人的自身文化修养、创建人成长活动地域的文化传承分不开。
毛泽东的家乡湖南韶山,这是一个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有着密切关联的地方:舜帝南巡,来到湘江流域的一座山上让人奏起韶乐,引来了凤凰起舞,于是,这座山就被叫作韶山。
湖南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楚文化繁荣发达,影响力在长江流域较大,其代表人物屈原,以其人格魅力和充盈深邃思想的楚辞,进入历史。
韶山毛氏原籍江西吉水县,与古代庐陵府一江之隔。而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孕育、发展、形成的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庐陵文化的代表人物很多,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欧阳修、文天祥,一个荣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一个为千古传诵的民族英雄。与庐陵毗邻的吉水和在200里范围内的井冈山根据地宁冈、遂川、永新、莲花诸县,在浓浓的庐陵文化的覆盖和辐射下,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度过,受到过楚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这从他不止一次提到过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一文和他《七律·答友人》诗中的用典可以看出来。毛泽东自1927年至1934年在江西从事革命工作7年,在革命实践中留下不少经典诗文,这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毛泽东本人也从这块土地上吸取过文化养分,这从他手书文天祥《过伶仃洋》《正气歌》诗可以得到证实。现在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门柱上的楹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的就是毛泽东的手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一生所追求表达的,是一个民族的勇于探索和为探索万死不辞的精神。“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文天祥在国之大厦将倾时所表现出的浩然正气,正是我们民族的精气神,这样的精气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吸取了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长期残酷、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锻造成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升华为红色文化的邀因。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学习型的政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努力学习。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仅善于吸取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善于吸取一切中外进步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世界先进文化传播到中国后,发生的一件幵天辟地的大事。
毛泽东后来对斯诺说,有三本书影响他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阶级斗争》这三本书,都是外国人写的。
2016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并上井冈山瞻仰革命烈士陵园,看望全国道德模范和英烈后人。习近平说:“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的确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传递。90年前老一辈革命者们在井冈山凝聚的精神,在当代人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的井冈山精神核心要素,缺一不可。
当年毛泽东、朱德等上井冈山时,正逢大革命失败,全国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之下,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处于危机时刻,中国革命的航船向何处去?谁也无法说清。这个时候却高举起革命的大旗,毅然拉起革命力量和反动派公开对抗,没有坚定执着的革命理想支撑,人们是不会去这样做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里仁学校站出来了,朱德在天心圩站出来了,讲的都是直白而又深刻的道理:共产党人对理想的坚守。来到“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井冈山弹丸之地,深山老林,生活艰苦,敌人围剿,前途渺茫。有人怀疑,有人动摇;有人逃跑,有人背叛。没有坚定执着的革命理想支撑,剩下的这 些人是坚持不下来的。
理想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旗帜。在和平环境亮出旗帜容易,在一片白色恐怖中竖起红色旗帜、坚守理想,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胆魄。只有这些中国共产党人做到了。
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违背了共产国际和中央、湖南省委 “攻打长沙”的指示,把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扭转到了农村,创造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路。这样全新的革命实践和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中都没有论述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所有决议中找不到,共产国际的指示中也从来没有过,这是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根据中国国情做出的判断和选择。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当时毛泽东为开创这条道路付出了极大代价:中央遵从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开除了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而湘南特委代表周鲁传达中央决定时误传为开除党籍,取消了以毛泽东任书记的前敌委员会,让毛泽东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蒙受了极大委屈和打击。但毛泽东没有因此退缩、放弃,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久,中央正式文件到达,纠正了将毛泽东“开除党籍”的误传,毛泽东又可以在部队中发挥领导作用。之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实现了朱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扩大,并由此产生巨大影响,全国陆续创建了十几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中国革命终于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实事求是,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正确分析上;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和把握上;更重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用毛泽东的语言表述,就是用马列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之“的”,而不是生搬硬套, 死背教条。在这个前提下去闯出一条新路。
因此,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一种科学精神,此外更要具备勇于牺牲的精神。
并没有组织或上级领导要求毛泽东这样做,反而上级认为他这样做是错误的,还给他处分。毛泽东做了,这是他对中国革命、对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前途命运的一种历史担当。
近代中国,也有不少仁人志士在努力寻找救国之道。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肆掠夺中国财富。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对内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甚至更多。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对农民的剥削。
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鸦片战争后10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大大小小有100多次,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影响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义军初起,得到沿途贫民响应,势力大增,曾一度攻下南京建都,威胁和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由于清王朝军事力量大于义军力量、义军缺乏稳固根据地作为后援、义军内部分裂等多种原因和自身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终于在1864年以失败而告终。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创立了共和。但国家仍处于军阀割据状态,孙中山还没来得及实施他提出的 “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还没让广大民众得到实际利益,就逝世了。他的继任者很快背叛了他的路线,成为新的反动统治者。从这个意义上说,“革命尚未成功”。
还有一些试图强国的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前者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工业技术来增强国力;后者试图通过内部体制变革来救国图强。这些运动由于未能触及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未能获得中国最广大民众的支持,或半途而废,或告失败。
救国救民的道路并没有找到。
在上海兴业路和浙江嘉兴南湖的小船上,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制定了建立新社会的目标,开始了伟大的探索和实践。
目标有了,但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如何走,却不清楚。
直到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拒绝瞿秋白邀请他到城市工作而去领导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放弃攻打长沙大城市而转向农村建立根据地,中国革命的道路才变得清晰起来。
为了找到这一条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人用了6年多时间, 牺牲了5万多名共产党员、数十万革命群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代价是沉重的,但所幸的是正确道路找到了。这是中国之幸。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1927年至1949年的22年中,毛泽东同志和党的其他领导人一道,克服重重困难,逐步制定和领导执行了使革命由惨重失败转为伟大胜利的总的战略和各项政策。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 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现在的井冈山,高速公路、铁路直达,机场建在山脚下,已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为一体的美丽城市,“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而当年的井冈山,只是一个物资匮乏、信息闭塞的小山冲,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者带领红军在这里度过了艰难的岁月。缺粮食,红米饭、南瓜汤是主食;缺衣少被,大家穿单衣、盖稻草;没有盐吃,用土墙上的土硝熬盐;缺医少药,用竹子做简单器械、上山采草药替代……
王耀南回忆:为了解决吃盐的问题,我们就从老房子的墙根上,把老土墙的土挖出来,换上新土,然后把这种老土墙的土放在水里泡,用泡的水来熬硝盐。有时还把尿桶底上长期积起来的白硝刮下来,用水一泡来熬盐。……就是这样的硝盐,在南瓜汤 里放进一点,味道就算很好了。……到了冬天,井冈山山高风大,天气很冷。在那严寒的冬天,战士们脚上没有鞋子穿,还是穿草鞋,手脚都冻肿了。草鞋磨破了脚,又冻又痛,严重的还往外淌着黄水,冷得不得了。晚上睡觉没有被子盖,盖的是稻草或用草编的草帘子,把帘子的四个角一扎,睡觉的时候往里面一钻,上面看到天,下面靠着地,真有些情趣。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战士们的精神面貌非常好,士气很旺盛。
没经历过吃尿桶底刮下来的硝盐、穿草鞋过冬脚冻得流黄水的日子,很难有艰苦的切身体会。井冈山的革命者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他们后来的继承者也同样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穿着秋装开赴朝鲜战场,在零下二十几度,甚至零下三十度的极寒低温下,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生死较量。最为艰苦的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和第27军,与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1师与美第7师第31团浴血奋战.最终给予陆 战队第1师以毁灭性打击,将第7师第31团成建制歼灭,共歼灭美、英、韩部队13900余人。志愿军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第9兵团战斗伤亡19200余人;冻伤减员 28000多人,冻死1000余人,其中一个连全冻死在阵地上,冻伤后救治无效致亡者3000余人。减员总数48100多人。
冻伤减员远远超过战斗减员,但依然将敌人击败,这就是中国军队的意志。凭着这样的顽强意志,中国人民志愿军将联合国军打过了三八线,逼得美军第一次在一个没有胜利的停战协议书上签字。
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身上,我们能看到当年井冈山上红军战士们的风骨。
纵观中国共产党之前的历次革命失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忽视了这个庞大群体的根本利益。只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开始,就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中国共产党人从根本上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
第一个红色政权叫工农兵政府;
第一个法是惠及广大农民的《井冈山土地法》;
《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第1条就规定:“凡从(事)劳 动及不剥削他人以为生活的男人和女人,如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人带给人民群众的温暖,井冈山的广大人民群众 感受到了,他们接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军队,并以满腔的热情积极参与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运动,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在以后的革命征途中,井冈山的模式不断被借鉴、复制、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来了;中国革命最终靠这支越来越强大的队伍取得了最后胜利。
这是人民群众的力量。这股巨大力量是由中国共产党组织起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的“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凝聚起来的、富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精神。
这种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精神,成为红色文化的基因。这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