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文化培训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学习用典 >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2019-06-05
05 2019-06

10:18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习近平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引用

■原典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xǐ),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jù)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思是,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存在。孟子指出,物品的价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甚至相差千倍、万倍。倘若你将它们等同看待,就是扰乱天下。为此,孟子举例说明,如果巨屦(做工粗糙的鞋)与小屦(做工精细的鞋)同样价钱,那么,谁还肯做小屦呢?

孟子这段话强调了事物的差异性。物质世界如此,人的精神世界亦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人们内心世界的不同,就像他们各不相同的面貌一样。可见,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

与孟子“物之不齐”的观点相对立,庄子则主张“齐物论”。庄子认为世间万物看起来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其思想主旨是“听其不齐而自齐”。这反映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不同,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

■解读

习近平同志曾在多个场合引用过这句古语,既有面向党内的,也有面向国外的。但不管说的是政治制度还是人类文明,不管说的是中国道路还是儒家思想,要表达的都是“多样性”的意涵。的确,从政治制度看,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各国有各国的体制,各国有各国的历史,怎么可能千篇一律?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国情选择合适的道路。从人类文明来看,既有卢浮宫也有故宫,既有金字塔也有大雁塔,怎么可能如出一辙?习近平同志还强调,“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正是多元多样的文化,才让我们的世界更精彩;正是各有特点的制度,才让我们的选择更丰富。从政治到文化,从制度到历史,只有认识到差别,才能真正尊重别人、坚持自己。


上一篇: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下一篇: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cache
Processed in 0.00907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