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
先生,顾名思义,是指我们所崇拜的老师。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毛泽东却与一位特殊的“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一个宁静的早晨,天蒙蒙亮,毛泽东就早早地率领红军三十 一团向井冈山方向进军。山路特别崎岖难走,绕了几个大坡之后,行军到五斗江时,大家就显得有点疲惫不堪了;毛委员便下令大家原地休息。这时,大伙像掉进蜜罐的小孩似的三个一扶,五个一倒地挤在 了一起,有的聊天,有的讲笑话,有的唱红军歌……
毛泽东则选择了一块大石头坐了下来,从包里拿出了“先生”,捧在手里津津有味地“交谈”了起来。没错,毛泽东的“先生”就是手中的这本书。
山里雾大,天气说变就变,不一会儿,天空突然下起了毛毛细雨, 战士们都麻利地戴起了笠帽。毛泽东却还坐在那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时而皱着眉头,时而窃窃私语。小雨点点地洒下来,打在头 发上,打在手背上,他仍然一动不动。突然,毛委员伸出了左手,挥了挥袖子驾在了额头上,继续手不离卷地瞧着,原来,雨点洒在了他的 “先生”上。
转来的团部副官董志云同志怕毛委员受凉,就走到他身边说: “毛委员,天下雨了,你为什么不戴笠帽呢?”
毛泽东笑笑:“呵呵,我忘记带了,还有吗?给我一个。”眼睛始终没有离开。
“可是,你背上不是有一个吗?”董志云同志有点不解地问。
毛泽东这才抬头说:“看我这脑子,一下子就忘了。”说着把笠帽拉了拉,又打开书。一转眼看见了董志云同志,这才合上书问道:“同志,你是新来的吧?”
“前几天由二十八团调来的,现在分配在团部做副官。”
“哪里人,读过书吗?”毛泽东又问。
“湖南人,小时候家里穷,连吃口饭都成问题,就更别提进校门了。这几年参军闹革命,零零散散地才识了几个字。哎,没有文化做工作很困难呀。”
毛泽东正了正身说:“是呀,要想办法读些书,我们天天要打仗,没有办法到学校去请教先生,只布想法请教书本子了,书就是我们的‘先生’啊。”当时在场的战士都入神地听着,感慨颇深。
很晚,他们才抵达井冈山。刚吃完饭,毛委员又捧起了书本,聚精会神地品读 了起来。时钟滴滴答答地转着,不经意间,已经是凌晨两点了。警卫员看到很是心疼,他一直在旁边劝毛委员早点休息;可毛委员像着了魔似的,什么也听不进。这可怎么办呢?再这么下去,毛委员的身体是吃不消的。警卫员躺在床上翻来拟去, 一个晚上都没睡着。
第二天一大早,见毛委员又在看书,他小脑袋突然灵机一动:毛委员不是喜欢聊天吗?于是,他马上凑到跟前说道:“听说今年的庄稼长得很好呢,我们去看一看吧?”
这话秦效,毛委员同怠了。这是一个宁静的早晨,空气很淸新,两人悠闲地来到了田间小道。果然,毛委员的话匝子打开了:“我在湖南读师范的时候,喜欢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书读得不多,还得补课啊。”
警卫员说:“我正好相反,社会科学的书读得太少,现在也得补课。”
这下毛泽东兴致来了 :“我们以后就多聊点自然科学吧。”
后来,他问警卫员:“石油怎么幵采?怎么炼?有哪些用途?”警卫员回答不了, 就去査书,査完书再继续聊。这样一来,毛泽东常常向他提出新的问题,警卫员只 得一次次地査书。
渐渐地,警卫员才发现自己读书,毛泽东也每天看到深夜,因而问的问题也越 来越深,被他难住的时候也更多了。警卫员问:“毛委员,您是有意考我吧?”
“哪里是考你,你在帮助我读书,帮助我增长知识呀。”
一听这话,警卫员彻底傻眼了:原来警卫员对社会知识也不是太懂,当初就是想让毛委员少读点书,多休息一会,可结果倒好,不但自己遭了那么多罪,还是毛委员多读了很多书。警卫员有点不甘心,趁势说:“您读书很多,但方法却很不科学 呢。您这么整天整天地读,不舍得休息,人会很疲劳的,这是违背辩证法的嘛。”又说:“您对下棋没兴趣,体力活动又不搞,长时间进行一种劳动,很容易疲劳。”
毛泽东却摇头笑道:“你那点辩证法不全面,你对事物的理解也有局限。看文件累了看报纸,看正书累了看闲书,看大书累了看小人书,看政治书累了菥文艺书, 我这也是一种休息。”这下昝卫员彻底无话可说了……
毛泽东就是这样执著地从书本中吸取知识。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场 合,他都能心无旁骛地与书为伍。毛泽东爱读书,他那种读书的精神和工作精神一 样,永远不知疲倦。
书就是毛泽东的“先生”!
(口述:石溪人;地点:井冈山市龙市镇石陂村;整理:钱丽雯、陈钢整理)
上一篇:师徒缘--谢秋月与吴鹏飞
下一篇:显灵的黑母鸡